跳到主要內容

豈容邪說歪理滲透惇敘高職毒害學子

臺大經濟學教授張清溪猝死,讓人再次關注他創設「臺灣法輪大法學會」擔任理事長,在臺灣大力推廣,而今他驟然逝世,不禁令人懷疑他深信的「神功」,不是可以治百病?不是修練後能「百病不侵」嗎?還是根本就是虛偽的魅惑毒害人之邪說歪道? 


這時,還有一事更令人擔憂,據悉,2021年法輪功李洪志以張清溪的名譽拆钜資過關係加入臺北市私立惇敘高級工商職業學校成為董事長。是否在臺灣的李洪志弟子和「臺灣法輪大法學會」計畫藉此滲透入校園,吸收年輕學子成為臺灣法輪大法的推展基礎群眾和力量?這真是值得關心、注意和小心謹慎對待! 

據瞭解,臺北市私立惇敘高級中學是一間老牌的職業高工,在1964年時由臺灣商人紡織染廠老闆黃次倫,以其黃氏宗祠堂的堂名惇敘為校名,於現今陽明山上行義路及泉源路口購地,獨資創立臺北縣私立惇敘初級中學,學校初期只收國小畢業的初中生,必須住校。在1968年-陽明山改隸臺北市,該校升格為臺北市私立惇敘高級中學,並辦理附設紡織科,是實實在在辦學,為工業培養有技術的人才。在1974年還和臺灣的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建教合作,所以深受基層家庭的家長和學生歡迎。但是,近十年來臺灣不斷少子化,學生數下降招生不足,2014年「進修學校汽車科」停招,2016年「資料處理科」停招,2018年「室內設計科」停招,去年2021年「機械科」停招,學校裡只剩下:汽車科/建築科/電機科,三個科系招收學生。 

應該是這樣的情況被臺灣的法輪功群體看上,覺得有機可趁,抓住這個機會把他們的影響力,置入校園、滲入教育群體的良機。

令人深感憂慮的是,原本單純乾淨的校園和學生,他們不懂甚麼神功護體,他們是要在校園求學,不是求道,不是求神功護體或是偶像崇拜,他們不知道李洪志是哪號人?他們不想修練甚麼神功大法? 

學生們在校園中就是努力學習求知識,而這樣的環境可能隨著法輪功群體悄悄滲入校園,影響學校運作,操作學校教職員和學生,進而把他們的手伸進家長和家庭裡,可歎如今原本單純乾淨的校園和學生已在張清溪等法輪功人員的操弄下變成李洪志在臺灣的法輪功學校,而學校教職員、學生和學生家長都不知情,這才是最令人驚懼、擔憂的! 

據瞭解,法輪功教義就是在毒害人的生命,因為這個教義宣稱李洪志是可以醫治一切疾病的,要求跟隨他的人崇拜、膜拜他,只有更「虔誠」更「相信他」,才能得到拯救。 

據一位曾經也加入了一點點法輪功在台灣的活動者指出,他後來看了一些材料中曝光的李洪志對於人類、種族以及女性的扭曲認知,完全是傳遞違反人性的魅惑歪曲邪道。 

他還說,一些對所謂法輪神功深信不疑的人,甚至會為了這種危險的教義而獻出生命,有更多的是因此延誤了治病良機,成了枉死的人,令人不忍和同情! 

如果,這樣的「個人造神」和搞個人崇拜,誤導民眾的邪說大法,若是讓它傳播進入校園,傳遞給正在成長的青少年學生,這樣實在太可怕了,毒害很大! 到時候「引狼入室」並「養蠱反噬」,後果嚴重且難以補救。 

以原「臺灣法輪大法學會」任理事長張清溪為首的法輪功在台灣的推展並不順利,所以才會把主意打到年輕學生身上,想把黑手伸進校園去,真是狼子野心,居心叵測。 

 如果,這樣荒謬之極的異端邪說,因此被有心人士藉機長驅直入的推入校園,染進教育圈子,其後果真是不可以想像! 

所以,臺灣教育界及有識之士必須特別留意和小心,不可給心懷叵測、心術不正之法輪功人士有機可趁,防患於未然,才是應對之道!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PPE邦博新聞》療癒畫醫蔡惠君「我形我色」全創作個展 3月25日台灣不丹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開展

PPE邦博新聞》有「療癒畫醫」之稱的蔡惠君,以多元身份穿梭於生命的不同場域,蔡惠君為執業中西醫師,他也身兼詩人、畫家與創作歌手角色,褪下醫師袍後以畫筆探索內心世界,用色彩抒發對人生的感悟。3月25日起,將在台灣不丹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舉辦《我形我色》全創作個展,將完整呈現她獨特的藝術語言。 蔡惠君舉辦「我形我色」全創作個展。 蔡惠君的畫風自由奔放,色彩斑斕,作品橫跨抽象與意象表現,有以抽象概念的創作,也有蘊含東方神韻的意象畫風,其創作都展現她對生命的深刻體悟。蔡惠君說:「醫術治療身體,藝術療癒心靈,這是我行醫與創作的核心理念」,其理念與畫作風格更被媒體封為「療癒畫醫」的美譽。 身為跨領域藝術創作者,蔡惠君不僅在醫療領域關懷生命,更透過畫布與詩歌,為心靈找到安頓之所。她曾出版《冬之影》攝影詩集,發行全創作音樂專輯《自由》、《我想要說》,並參與多場國際畫展及聯展。她的藝術之路,是一場與內在對話的旅程,也是對外界傳遞療癒能量的實踐。「希望以藝術療癒自己與他人,挖掘生命更深層的潛能,讓欣賞者見即解脫,從生活的煩惱中出離,在藝術中澄淨身心,進而昇華生命的純粹與喜悅。」蔡惠君如此描述她的藝術追求。 醫師蔡惠君有 「療癒畫醫」的美譽。 在《我形我色》中,每一幅畫作都是她心靈的映照,也是觀者通往自由與療癒的入口,這場展覽不僅是藝術的饗宴,更是一場身心靈的洗禮,邀請所有熱愛藝術、渴望啟發與感動的朋友們,共同走進她的藝術世界,感受生命之美。 《我形我色》蔡惠君全創作個展也將在展期3月27日(星期四)下午3點,邀請來自不丹的知名藝術家王楚丹(Dorji Wangchuk),舉辦藝術家座談會,蔡惠君除分享她的創作理念,並與王楚丹座談藝術與創作的世界,透過東方與南亞文化的對話,探討藝術與生活哲學的深層連結。 《我形我色》蔡惠君全創作個展 展覽日期:114年3月25日 – 3月30日 展覽地點:台灣不丹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台中市西區英才路633號2樓) #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正對面 藝術家座談會:3月27日(四)下午3點至5點

PPE邦博新聞》2024港都《驚蟄登場中西合璧六人聯展》

PPE邦博新聞》由孫泗萍、吳曼圭、徐志寬、張世榮、黃玉雲、陳世悅六位藝術家共同聯展的2024港都《驚蟄登場中西合璧六人聯展》將於113年8月17日在高雄市立文化中心至真三館開幕,策展人李美莉邀請愛好藝術的各界民眾,前來觀展這場不可錯過的中西方藝術聯展。 李美莉表示,「驚蟄登場」是對於時光流逝的反思,驚蟄的到來象徵著季節轉變,是一個過渡時期,疫情三年,藝術家等待機會醞釀著。中西藝術風格的融合,創造出不同的藝術形式呈現,通過展覽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藝術融合,創造出一個獨特而豐富的展覽體驗,進一步理解和欣賞各種藝術形式和價值,這個展覽正是這段等待與思考的結晶。 高雄市美術協會孫泗萍理事長與五位會員老師們的精湛創作,作品呈現春天的美麗猶如驚蟄節氣的文化寓意,是獨特而豐富,是古代與現代繪畫交融的展覽。包括以下內容: 西方油畫:孫泗萍老師以最擅長的牡丹為主題,用油畫捕捉花的華麗和生命力,透過色彩和筆觸的表現,展現花朵在陽光下綻放之美。非具象與具象創作,以多樣性質,給觀者啟發與冥想,更有東方繪畫味道,是一場靈魂對話。 彩墨創作:吳曼圭老師使用彩墨和礦物顏料創作,進行產生獨特視覺效果和質感,呈現大地的多樣性與美麗,畫作中感受蘊含能量和生命的脈動,將觀者帶入一場感性的藝術之旅。 水墨風景畫&水彩畫:徐志寬老師以中國傳統水墨藝術家的山水創作,筆墨的運用呈現春天的生機和山水的秀美,捕捉到春天大自然之美麗,創作者以水墨的技法和西方現代水彩畫的表現手法,營造出充滿詩意和深度的藝術作品。 書法:行草書風格的書法,張世榮老師以極具特色,筆畫簡潔而流暢,給人極大的視覺衝擊,運用不同的筆勢和墨跡展現出筆畫的流動和變化,注重字體的整體平衡和藝術感,將書法美妙姿態藝術融入展覽之中。 西方複合媒材:黃玉雲老師將創作視覺,像夢幻般且多層次感,作品中的每個元素都象徵一種自然元素的樣態,超越一般攝影無法達到的效果,是驚嘆之作。陳世悅老師用多年來純熟的藝術創作技法,將具像與非具象創作結合多元媒材,呈現當代藝術風格,使作品成為一場多元的體驗。

PPE邦博新聞》歡迎共學中心提倡「大人生活學」好好吃早餐營造幸福儀式感

PPE邦博新聞》台中市西區歡迎共學中心為提倡生活品質與家庭和諧,定期舉辦「大人生活學」體驗式講座活動,本期特別以『好好吃早餐,主婦、煮夫日常生活提案』,以早餐是一天的開始,如何規劃有儀式感又營養的家人早餐,如何採買與保存蔬果以及如何利用簡單的食材來製作有品質有營養均衡的家人早餐,活動中,歡迎共學中心也為與會者準備一份營養早餐。 歡迎共學中心舉辦體驗式吃早餐講座。 歡迎共學中心創辦人林慧君表示,早餐不僅是一天中的第一餐,也是對健康與精神狀態有著重要影響的關鍵一餐,早餐為我們提供了一天所需的能量和營養,幫助人們保持清醒和集中注意力,同時也有助於控制體重和促進新陳代謝。許多上班族和學生因為早晨匆忙,經常選擇不吃早餐或隨便吃一點便出門,然而,這種習慣可能對身體帶來負面影響。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人更容易感到疲倦和注意力不集中,並且更傾向於在午餐或晚餐時暴飲暴食,從而增加體重的風險。 「大人生活學」舉辦吃早餐體驗式講座。 台中市西區歡迎共學中心特別邀請社區創業學院共同合辦「大人生活學」體驗式講座活動,本期特別針對「吃早餐」的重要性,舉辦吃早餐講座,並於活動中示範如何營造家庭早餐的儀式感,並利用簡單又經濟的採買,製作有品質又具均衡營養的早餐料理。來自東勢的有機農作「東勢那座山」果農李和原老師,也特別分享如何挑選優質的水果,尤其是如何判別有機農作與友善農作,及挑選有產銷履歷的蔬果,讓吃能更安全更健康。 挑選有產銷履歷的蔬果讓吃更安全健康。 生活實踐家鄭嘉謙老師,在活動中示範早餐餐點的製作及增進家人情感的用餐儀式,他強調,早餐不應該是急急忙忙的一餐,也不應該是裹個塑膠袋的蛋餅、包子,而應該是一場有朝氣儀式感的早餐,而且不需要多少時間,對於那些早上時間有限的人,簡單而健康的選擇也並非難事,提前準備一些簡單的早餐,如燕麥片加果醬或綜合蔬菜烘蛋,搭配蔬果和堅果,可以在忙碌的早晨為身體提供所需的營養。鄭嘉謙也表示,早餐應包括均衡的營養,如全穀類、蛋白質、水果和蔬菜,例如,一份由全麥吐司、煎蛋、少量堅果和新鮮蔬果組成的早餐,不僅美味可口,還能提供豐富的纖維和蛋白質,幫助穩定血糖水平並持續提供能量。 「大人生活學」吃早餐體驗式講座,傳達營造有品質的生活儀式感。 「好好吃早餐」活動參加者多為家有小孩媽媽們,其中,參與講座的媽媽蔡秀娟表示,之前早餐總是隨隨便便、匆匆忙忙的,參加「大人學」的吃早餐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