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對台弊多於利

民眾所關心的台美貿易倡議,傳聞政府可能會取消「標示萊劑」,甚至開放基改食品進校園,最後還得基層人員去安撫憤怒的畜牧業者和家長,使有關單位人員備感壓力。民進黨政府只會宣傳這個倡議有助台灣加入CPTPP,可是萊豬吃了這麽多年也沒加入,在野時期的民進黨曾經反美牛的蔡英文、賴清德,以及曾說「死也要阻止萊豬進口」豬農的兒子陳吉仲,在民進黨執政之後都支持開放萊豬萊牛,打臉自己。現在故技重施,爲了這個倡議開放基改食品進校園,當年爲學生推廣非基改豆漿的林「豆豆市長」是不是應該解釋一下!民進黨政府越來越墮落,這次倡議也是因爲「黑箱服貿」的廻力鏢打向自己才倉促送立法院。

拜登簽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生效。

回顧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為台灣與美國於2022年6月1日啟動的一項自由貿易倡議,貿易倡議是台美自1979年斷交以來結構最完整的貿易協定 ,貿易倡議內容以具體行動來深化雙邊經貿關係,整個倡議框架包含貿易便捷化、法規制定、農業、反貪污、中小企業、數位貿易、勞工、環保、標準、國營企業、非市場經濟等11項,並於2023年6月1日雙方在華府美國在台協會總部共同簽署首批的《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與美國在台協會關於台灣與美國間貿易協定》。

雖然據行政立法內部協調會議,在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規範、反貪腐、國內規章、中小企業等5項議題,臺美雙方獲較大共識,並指就這些議題簽署的雙邊經貿協定,性質上屬行政協定。會中亦就未來簽署相關文件時,法律位階是條約、還是行政協定進行了解,並對未來行政協定送立法院查照時,是否要備查改審查進行討論,而行政部門表達尊重之意,讓民意機關自行決定,但開放萊豬萊牛入台,國人的食品安全真的會令人放心嗎?這次倡議也是因爲「黑箱服貿」的廻力鏢打向自己才倉促送立法院,只是證明民進黨政府是越來越墮落。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發布之《「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架構及內容》。

台美貿易倡議到底誰獲了利,以農業來講,台灣的鳳梨不能外銷美國,台灣今年無雨又熱,鳳梨盛產但出現裂果次級品大量增加,政府開拓的日本市場又以檢疫未過標準退回,加工廠也超負荷,外銷無門內銷無力市場跌價,雇工採收根本不合成本,政府補助無消無息,農民向政府反應,就像狗吠火車!只説正在談台美貿易協定可以打開美國市場,但現在據説這個協定5月份談鳳梨輸美問題時,美國要求政府先解決美國豬肉牛肉在台灣受到的阻礙才考慮進口國內鳳梨,也就是外銷美國,簡直妄想!政府一味跟著美國走,讓我們丟了中國大陸市場不説,還沒有其他可以替代的外銷出口,最後政治鬥爭受害的確是果農,蔡英文政府簡直是害人精!

在中小企業減碳方面,國內企業越來越難做,之前銷往美國的儀器還能靠價格獲得不錯的競爭力,可現在不但要被美國徵收反傾銷稅,還要被蔡英文政府逼著淨碳排放轉型,運營成本越來越高,我們面臨的比如融資困難,電子平臺上架費用過高、美國進口商拖遲付款、關稅減讓等等政府目前都沒談,一味吹噓新簽的倡議的高度,卻不能落地,根本是在愚民!沒有實質好處卻讓中小企業倒貼,腦霧才會繼續支援民進黨!

在數位貿易方面,台灣本地業界只有被鯨吞,蔡英文政府接下來談「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數位貿易,想提醒國內媒體從業者,開放美國進入台灣數位市場後可能面臨分配正義問題,例如美國大型平臺進到台灣市場吸走大量廣告,台灣本地媒體收益銳減,業者可能面臨更緊迫的時間壓力卻只能收到更少的利益,勞動環境變惡劣,如果不監督數位貿易談判,政府難免會忽略我們的訴求,犧牲我們的利益!

綜觀上述,台美21世紀貿易的倡議,到底誰犧牲、誰得利,蔡英文政府配合美國的腳步,明裡暗裡,都在慢慢的蠶食台灣的資源與削弱台灣產業的競爭力,台灣人什麼時候能真正覺醒,勇敢高呼反制「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PPE邦博新聞》療癒畫醫蔡惠君「我形我色」全創作個展 3月25日台灣不丹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開展

PPE邦博新聞》有「療癒畫醫」之稱的蔡惠君,以多元身份穿梭於生命的不同場域,蔡惠君為執業中西醫師,他也身兼詩人、畫家與創作歌手角色,褪下醫師袍後以畫筆探索內心世界,用色彩抒發對人生的感悟。3月25日起,將在台灣不丹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舉辦《我形我色》全創作個展,將完整呈現她獨特的藝術語言。 蔡惠君舉辦「我形我色」全創作個展。 蔡惠君的畫風自由奔放,色彩斑斕,作品橫跨抽象與意象表現,有以抽象概念的創作,也有蘊含東方神韻的意象畫風,其創作都展現她對生命的深刻體悟。蔡惠君說:「醫術治療身體,藝術療癒心靈,這是我行醫與創作的核心理念」,其理念與畫作風格更被媒體封為「療癒畫醫」的美譽。 身為跨領域藝術創作者,蔡惠君不僅在醫療領域關懷生命,更透過畫布與詩歌,為心靈找到安頓之所。她曾出版《冬之影》攝影詩集,發行全創作音樂專輯《自由》、《我想要說》,並參與多場國際畫展及聯展。她的藝術之路,是一場與內在對話的旅程,也是對外界傳遞療癒能量的實踐。「希望以藝術療癒自己與他人,挖掘生命更深層的潛能,讓欣賞者見即解脫,從生活的煩惱中出離,在藝術中澄淨身心,進而昇華生命的純粹與喜悅。」蔡惠君如此描述她的藝術追求。 醫師蔡惠君有 「療癒畫醫」的美譽。 在《我形我色》中,每一幅畫作都是她心靈的映照,也是觀者通往自由與療癒的入口,這場展覽不僅是藝術的饗宴,更是一場身心靈的洗禮,邀請所有熱愛藝術、渴望啟發與感動的朋友們,共同走進她的藝術世界,感受生命之美。 《我形我色》蔡惠君全創作個展也將在展期3月27日(星期四)下午3點,邀請來自不丹的知名藝術家王楚丹(Dorji Wangchuk),舉辦藝術家座談會,蔡惠君除分享她的創作理念,並與王楚丹座談藝術與創作的世界,透過東方與南亞文化的對話,探討藝術與生活哲學的深層連結。 《我形我色》蔡惠君全創作個展 展覽日期:114年3月25日 – 3月30日 展覽地點:台灣不丹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台中市西區英才路633號2樓) #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正對面 藝術家座談會:3月27日(四)下午3點至5點

PPE邦博新聞》2024港都《驚蟄登場中西合璧六人聯展》

PPE邦博新聞》由孫泗萍、吳曼圭、徐志寬、張世榮、黃玉雲、陳世悅六位藝術家共同聯展的2024港都《驚蟄登場中西合璧六人聯展》將於113年8月17日在高雄市立文化中心至真三館開幕,策展人李美莉邀請愛好藝術的各界民眾,前來觀展這場不可錯過的中西方藝術聯展。 李美莉表示,「驚蟄登場」是對於時光流逝的反思,驚蟄的到來象徵著季節轉變,是一個過渡時期,疫情三年,藝術家等待機會醞釀著。中西藝術風格的融合,創造出不同的藝術形式呈現,通過展覽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藝術融合,創造出一個獨特而豐富的展覽體驗,進一步理解和欣賞各種藝術形式和價值,這個展覽正是這段等待與思考的結晶。 高雄市美術協會孫泗萍理事長與五位會員老師們的精湛創作,作品呈現春天的美麗猶如驚蟄節氣的文化寓意,是獨特而豐富,是古代與現代繪畫交融的展覽。包括以下內容: 西方油畫:孫泗萍老師以最擅長的牡丹為主題,用油畫捕捉花的華麗和生命力,透過色彩和筆觸的表現,展現花朵在陽光下綻放之美。非具象與具象創作,以多樣性質,給觀者啟發與冥想,更有東方繪畫味道,是一場靈魂對話。 彩墨創作:吳曼圭老師使用彩墨和礦物顏料創作,進行產生獨特視覺效果和質感,呈現大地的多樣性與美麗,畫作中感受蘊含能量和生命的脈動,將觀者帶入一場感性的藝術之旅。 水墨風景畫&水彩畫:徐志寬老師以中國傳統水墨藝術家的山水創作,筆墨的運用呈現春天的生機和山水的秀美,捕捉到春天大自然之美麗,創作者以水墨的技法和西方現代水彩畫的表現手法,營造出充滿詩意和深度的藝術作品。 書法:行草書風格的書法,張世榮老師以極具特色,筆畫簡潔而流暢,給人極大的視覺衝擊,運用不同的筆勢和墨跡展現出筆畫的流動和變化,注重字體的整體平衡和藝術感,將書法美妙姿態藝術融入展覽之中。 西方複合媒材:黃玉雲老師將創作視覺,像夢幻般且多層次感,作品中的每個元素都象徵一種自然元素的樣態,超越一般攝影無法達到的效果,是驚嘆之作。陳世悅老師用多年來純熟的藝術創作技法,將具像與非具象創作結合多元媒材,呈現當代藝術風格,使作品成為一場多元的體驗。

PPE邦博新聞》歡迎共學中心提倡「大人生活學」好好吃早餐營造幸福儀式感

PPE邦博新聞》台中市西區歡迎共學中心為提倡生活品質與家庭和諧,定期舉辦「大人生活學」體驗式講座活動,本期特別以『好好吃早餐,主婦、煮夫日常生活提案』,以早餐是一天的開始,如何規劃有儀式感又營養的家人早餐,如何採買與保存蔬果以及如何利用簡單的食材來製作有品質有營養均衡的家人早餐,活動中,歡迎共學中心也為與會者準備一份營養早餐。 歡迎共學中心舉辦體驗式吃早餐講座。 歡迎共學中心創辦人林慧君表示,早餐不僅是一天中的第一餐,也是對健康與精神狀態有著重要影響的關鍵一餐,早餐為我們提供了一天所需的能量和營養,幫助人們保持清醒和集中注意力,同時也有助於控制體重和促進新陳代謝。許多上班族和學生因為早晨匆忙,經常選擇不吃早餐或隨便吃一點便出門,然而,這種習慣可能對身體帶來負面影響。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人更容易感到疲倦和注意力不集中,並且更傾向於在午餐或晚餐時暴飲暴食,從而增加體重的風險。 「大人生活學」舉辦吃早餐體驗式講座。 台中市西區歡迎共學中心特別邀請社區創業學院共同合辦「大人生活學」體驗式講座活動,本期特別針對「吃早餐」的重要性,舉辦吃早餐講座,並於活動中示範如何營造家庭早餐的儀式感,並利用簡單又經濟的採買,製作有品質又具均衡營養的早餐料理。來自東勢的有機農作「東勢那座山」果農李和原老師,也特別分享如何挑選優質的水果,尤其是如何判別有機農作與友善農作,及挑選有產銷履歷的蔬果,讓吃能更安全更健康。 挑選有產銷履歷的蔬果讓吃更安全健康。 生活實踐家鄭嘉謙老師,在活動中示範早餐餐點的製作及增進家人情感的用餐儀式,他強調,早餐不應該是急急忙忙的一餐,也不應該是裹個塑膠袋的蛋餅、包子,而應該是一場有朝氣儀式感的早餐,而且不需要多少時間,對於那些早上時間有限的人,簡單而健康的選擇也並非難事,提前準備一些簡單的早餐,如燕麥片加果醬或綜合蔬菜烘蛋,搭配蔬果和堅果,可以在忙碌的早晨為身體提供所需的營養。鄭嘉謙也表示,早餐應包括均衡的營養,如全穀類、蛋白質、水果和蔬菜,例如,一份由全麥吐司、煎蛋、少量堅果和新鮮蔬果組成的早餐,不僅美味可口,還能提供豐富的纖維和蛋白質,幫助穩定血糖水平並持續提供能量。 「大人生活學」吃早餐體驗式講座,傳達營造有品質的生活儀式感。 「好好吃早餐」活動參加者多為家有小孩媽媽們,其中,參與講座的媽媽蔡秀娟表示,之前早餐總是隨隨便便、匆匆忙忙的,參加「大人學」的吃早餐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