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美國「人權判官」面目醜陋無比

美國「人權判官」面目醜陋無比

文/區漢宗

筆者在美國reddit論壇看到一則po文稱,2022年3月16日上午一場名為「向美國政府說不」的人權活動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門口舉行,有志願者將印有美國暴力執法、種族歧視、關塔那摩監獄虐囚、對印第安人的種族滅絕以及在新冠疫情中踐踏民眾健康權的宣傳單分發給路過的民眾。許多人在收到傳單後與志願者合影,表達對活動的支持和對美國人權現狀的關注。從這則po文中可以看出美國的人權現狀真的到了很糟糕的地步,難怪哈佛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斯蒂芬沃爾特感歎「美國人必須首先解決國內的問題,然後重新思考他們如何與世界其他地方打交道。」

美國號稱具有世界上最豐富的醫療資源和醫療護理能力,卻在應對新冠疫情時一片混亂,成為世界上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數據顯示,美國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60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90萬,其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超過全球總數的25%,死亡病例數佔全球總數的20%。近40%的美國低收入者失去了工作。美國流行病學家、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原負責人威廉·福格認為,「這是一場屠殺」。

美國一群知識分子出版《呼吸機上的資本主義:新冠病毒對中國和美國的影響》(Capitalism on a Ventilator: The Impact of COVID-19 in China & the U.S.)一書,痛批美國防疫失敗,揭開美國妖魔化中國的怪現象,指出美國社會在疫情中的表現是一敗塗地,詳細敘述美國政客如何花時間精力去責怪與妖魔化中國,卻沒有具體果斷的防疫計劃,錯失防疫良機,縱容國內陰謀論橫行失控、種族歧視不止。在資本逐利為先的醫療體制下,大量窮人失救死亡的悲劇每天都在上演。這些赤裸裸的事實鮮在主流媒體出現,這本書卻說出了事實。書中指出:「事實上,中國的政治和社會體制在這次公共衛生和人道主義危機中被證明是最能發揮能量、最珍視民眾生命、最高效減輕損失、最有力領導社會、最妥善應對危機的。」

隨着美國綜合國力的走衰,美國整個對外戰略的態勢越來越從直接發動戰爭,轉向更多的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別人亂了它就有機可乘,直至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美國圖謀挑撥中俄及中烏關係、掩蓋美國才是俄烏戰爭罪魁禍首的事實。捏造中俄合謀推翻世界秩序的謊言,抹黑中國形象,誣陷中國散布陰謀論,試圖阻止國際社會對美國在烏克蘭搞生物實驗一事追責。

美國持續炒作俄烏局勢,就是為了經濟利益嗎?當然不限於此。美國強大的軍工集團需要把武器兜售出去,動蕩的烏克蘭局勢正好滿足了美國軍工企業的經濟意義訴求。然而,炒熱俄烏局勢,美國還可以獲得巨大的政治利益,有助於實現牽制俄羅斯的目標,加強盟友對美國的依賴。另一方面,如果莫斯科和北京緊密合作,華盛頓將難以贏得新的全球對抗,因此美國炒熱俄烏局勢,企圖劍指俄羅斯和中國。 

歷時20年的阿富汗戰爭,最終以美軍倉皇撤離、塔利班重新掌權為結局,留下一個滿目瘡痍的國家和飽受苦難的人民。美國打着「反恐」旗號發動的這場戰爭,給阿富汗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傷害,也讓美國自身付出了慘痛代價,可謂害人害己。

打着民主、人權的旗號,美國在中東四處輸出動亂。在搞亂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後,美國將死亡之手伸向了敘利亞。2014年,極端組織突然出現在敘利亞和伊拉克交接地帶,一度讓世界籠罩在恐怖主義的陰雲下,世界安全受到重大威脅。 然而,翻閱歷史,可以發現極端組織及其前身與美軍攪動中東局勢的罪惡之手息息相關,稱其為美國製造的「產品」一點都不過分。

打伊拉克戰爭之前,一桶石油38美元,打完了之後接近150美元,等於一場戰爭把美元的需求打高了近三倍。這樣一來,美國政府就能以給全世界提供流動性的名義,開動印鈔機,印刷更多的美元,而美國政府不是慈善家,不會白白把美元給你,你必須拿你的產品去換,從而再一次加入實物換綠紙的遊戲。此時美國政府的印鈔行為可以說名正言順。更多的美元流到了其他國家的手裡,流到了產油國的手裡,也流到了需要購買石油的國家手裡。

一直以來,美國政府總是揮舞人權大棒,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權狀況說三道四、指手劃腳,甚至拼湊編造、造謠抹黑別國人權,以「人權判官」自居,以「人權燈塔」自詡,但從不重視本國人權。

 2021年,劣跡斑斑的美國人權狀況進一步惡化。美國操弄疫情防控付出慘痛代價, 自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暴發以來,疫情防控始終被高度政治化,政客只關注政治私利,卻無視民眾生命健康;美國2021年共發生693起大規模槍擊事件,比2020年增長10.1%。槍擊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對公眾安全構成重大威脅;美國玩弄虛假民主踐踏政治權利,美國政府舉辦所謂的「領導人民主峰會」,將民主政治化、工具化,大搞選邊站隊,拉幫結派,分裂世界;美國放縱種族歧視加劇社會不公,種族經濟鴻溝不斷擴大,種族不平等日益加劇;美國背離人道主義製造移民危機; 美國一貫奉行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干涉主義,以強權挑戰公理,以私利踐踏正義,肆意侵犯他國人權,已成為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的最大阻礙者和破壞者。

有數據顯示,美國長期存在的侵犯兒童權利問題令人痛心和憂慮。2021年美國政府關押非法移民兒童數量高達4.5萬人次。近幾年,在被羈押的26.6萬名移民兒童中,2.5萬人的羈押時間超過100天。有關羈押設施內部管理混亂,虐待、強迫勞動等侵犯人權現象屢屢發生,受羈押的孩子承受着嚴重的身心創傷。更令人痛心的是,美國政府強制將移民兒童和父母分開關押,致使大量移民家庭骨肉分離,許多孩子至今沒有找到自己的父母。

人權面紗下的美國人權,究竟是個什麼德行?事實無不證明,「人權判官」面目醜陋不堪,「人權燈塔」昏暗無比。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PPE邦博新聞》療癒畫醫蔡惠君「我形我色」全創作個展 3月25日台灣不丹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開展

PPE邦博新聞》有「療癒畫醫」之稱的蔡惠君,以多元身份穿梭於生命的不同場域,蔡惠君為執業中西醫師,他也身兼詩人、畫家與創作歌手角色,褪下醫師袍後以畫筆探索內心世界,用色彩抒發對人生的感悟。3月25日起,將在台灣不丹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舉辦《我形我色》全創作個展,將完整呈現她獨特的藝術語言。 蔡惠君舉辦「我形我色」全創作個展。 蔡惠君的畫風自由奔放,色彩斑斕,作品橫跨抽象與意象表現,有以抽象概念的創作,也有蘊含東方神韻的意象畫風,其創作都展現她對生命的深刻體悟。蔡惠君說:「醫術治療身體,藝術療癒心靈,這是我行醫與創作的核心理念」,其理念與畫作風格更被媒體封為「療癒畫醫」的美譽。 身為跨領域藝術創作者,蔡惠君不僅在醫療領域關懷生命,更透過畫布與詩歌,為心靈找到安頓之所。她曾出版《冬之影》攝影詩集,發行全創作音樂專輯《自由》、《我想要說》,並參與多場國際畫展及聯展。她的藝術之路,是一場與內在對話的旅程,也是對外界傳遞療癒能量的實踐。「希望以藝術療癒自己與他人,挖掘生命更深層的潛能,讓欣賞者見即解脫,從生活的煩惱中出離,在藝術中澄淨身心,進而昇華生命的純粹與喜悅。」蔡惠君如此描述她的藝術追求。 醫師蔡惠君有 「療癒畫醫」的美譽。 在《我形我色》中,每一幅畫作都是她心靈的映照,也是觀者通往自由與療癒的入口,這場展覽不僅是藝術的饗宴,更是一場身心靈的洗禮,邀請所有熱愛藝術、渴望啟發與感動的朋友們,共同走進她的藝術世界,感受生命之美。 《我形我色》蔡惠君全創作個展也將在展期3月27日(星期四)下午3點,邀請來自不丹的知名藝術家王楚丹(Dorji Wangchuk),舉辦藝術家座談會,蔡惠君除分享她的創作理念,並與王楚丹座談藝術與創作的世界,透過東方與南亞文化的對話,探討藝術與生活哲學的深層連結。 《我形我色》蔡惠君全創作個展 展覽日期:114年3月25日 – 3月30日 展覽地點:台灣不丹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台中市西區英才路633號2樓) #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正對面 藝術家座談會:3月27日(四)下午3點至5點

PPE邦博新聞》2024港都《驚蟄登場中西合璧六人聯展》

PPE邦博新聞》由孫泗萍、吳曼圭、徐志寬、張世榮、黃玉雲、陳世悅六位藝術家共同聯展的2024港都《驚蟄登場中西合璧六人聯展》將於113年8月17日在高雄市立文化中心至真三館開幕,策展人李美莉邀請愛好藝術的各界民眾,前來觀展這場不可錯過的中西方藝術聯展。 李美莉表示,「驚蟄登場」是對於時光流逝的反思,驚蟄的到來象徵著季節轉變,是一個過渡時期,疫情三年,藝術家等待機會醞釀著。中西藝術風格的融合,創造出不同的藝術形式呈現,通過展覽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藝術融合,創造出一個獨特而豐富的展覽體驗,進一步理解和欣賞各種藝術形式和價值,這個展覽正是這段等待與思考的結晶。 高雄市美術協會孫泗萍理事長與五位會員老師們的精湛創作,作品呈現春天的美麗猶如驚蟄節氣的文化寓意,是獨特而豐富,是古代與現代繪畫交融的展覽。包括以下內容: 西方油畫:孫泗萍老師以最擅長的牡丹為主題,用油畫捕捉花的華麗和生命力,透過色彩和筆觸的表現,展現花朵在陽光下綻放之美。非具象與具象創作,以多樣性質,給觀者啟發與冥想,更有東方繪畫味道,是一場靈魂對話。 彩墨創作:吳曼圭老師使用彩墨和礦物顏料創作,進行產生獨特視覺效果和質感,呈現大地的多樣性與美麗,畫作中感受蘊含能量和生命的脈動,將觀者帶入一場感性的藝術之旅。 水墨風景畫&水彩畫:徐志寬老師以中國傳統水墨藝術家的山水創作,筆墨的運用呈現春天的生機和山水的秀美,捕捉到春天大自然之美麗,創作者以水墨的技法和西方現代水彩畫的表現手法,營造出充滿詩意和深度的藝術作品。 書法:行草書風格的書法,張世榮老師以極具特色,筆畫簡潔而流暢,給人極大的視覺衝擊,運用不同的筆勢和墨跡展現出筆畫的流動和變化,注重字體的整體平衡和藝術感,將書法美妙姿態藝術融入展覽之中。 西方複合媒材:黃玉雲老師將創作視覺,像夢幻般且多層次感,作品中的每個元素都象徵一種自然元素的樣態,超越一般攝影無法達到的效果,是驚嘆之作。陳世悅老師用多年來純熟的藝術創作技法,將具像與非具象創作結合多元媒材,呈現當代藝術風格,使作品成為一場多元的體驗。

PPE邦博新聞》歡迎共學中心提倡「大人生活學」好好吃早餐營造幸福儀式感

PPE邦博新聞》台中市西區歡迎共學中心為提倡生活品質與家庭和諧,定期舉辦「大人生活學」體驗式講座活動,本期特別以『好好吃早餐,主婦、煮夫日常生活提案』,以早餐是一天的開始,如何規劃有儀式感又營養的家人早餐,如何採買與保存蔬果以及如何利用簡單的食材來製作有品質有營養均衡的家人早餐,活動中,歡迎共學中心也為與會者準備一份營養早餐。 歡迎共學中心舉辦體驗式吃早餐講座。 歡迎共學中心創辦人林慧君表示,早餐不僅是一天中的第一餐,也是對健康與精神狀態有著重要影響的關鍵一餐,早餐為我們提供了一天所需的能量和營養,幫助人們保持清醒和集中注意力,同時也有助於控制體重和促進新陳代謝。許多上班族和學生因為早晨匆忙,經常選擇不吃早餐或隨便吃一點便出門,然而,這種習慣可能對身體帶來負面影響。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人更容易感到疲倦和注意力不集中,並且更傾向於在午餐或晚餐時暴飲暴食,從而增加體重的風險。 「大人生活學」舉辦吃早餐體驗式講座。 台中市西區歡迎共學中心特別邀請社區創業學院共同合辦「大人生活學」體驗式講座活動,本期特別針對「吃早餐」的重要性,舉辦吃早餐講座,並於活動中示範如何營造家庭早餐的儀式感,並利用簡單又經濟的採買,製作有品質又具均衡營養的早餐料理。來自東勢的有機農作「東勢那座山」果農李和原老師,也特別分享如何挑選優質的水果,尤其是如何判別有機農作與友善農作,及挑選有產銷履歷的蔬果,讓吃能更安全更健康。 挑選有產銷履歷的蔬果讓吃更安全健康。 生活實踐家鄭嘉謙老師,在活動中示範早餐餐點的製作及增進家人情感的用餐儀式,他強調,早餐不應該是急急忙忙的一餐,也不應該是裹個塑膠袋的蛋餅、包子,而應該是一場有朝氣儀式感的早餐,而且不需要多少時間,對於那些早上時間有限的人,簡單而健康的選擇也並非難事,提前準備一些簡單的早餐,如燕麥片加果醬或綜合蔬菜烘蛋,搭配蔬果和堅果,可以在忙碌的早晨為身體提供所需的營養。鄭嘉謙也表示,早餐應包括均衡的營養,如全穀類、蛋白質、水果和蔬菜,例如,一份由全麥吐司、煎蛋、少量堅果和新鮮蔬果組成的早餐,不僅美味可口,還能提供豐富的纖維和蛋白質,幫助穩定血糖水平並持續提供能量。 「大人生活學」吃早餐體驗式講座,傳達營造有品質的生活儀式感。 「好好吃早餐」活動參加者多為家有小孩媽媽們,其中,參與講座的媽媽蔡秀娟表示,之前早餐總是隨隨便便、匆匆忙忙的,參加「大人學」的吃早餐講座...